在光谷,有一条主干道被称为千亿大道,是贯穿武汉到鄂州的重要科创大走廊,这就是高新大道。
它全长21公里,西起三环线关山立交、东止于鄂州南站,已聚焦华为、小米、华大基因、国药、中建三局等数百家行业龙头企业,成为串起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黄金大道。
初冬时节,当这条千亿大道开启“美拉德”模式,串起缤纷色彩,光谷法院干警用脚步绘就的法治“枫”景这边独好。
近年来,东湖高新法院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”“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、治已病,更要抓前端、治未病”的重要论述,做实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践行能动司法理念,强化司法职能“前延后伸”,更加注重矛盾纠纷源头预防、前端化解。
道路无言,千亿大道记录着东湖高新法院阔步向前的“枫”景。
在共享法庭
学会“法”式浪漫
光谷来自光电、生物等各自领域的行业精英不计其数,无数创业者在这里梦想开花。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抵御风险、维护权益者少之又少,其中不乏公司老板、高管股东,遭遇公司设立、增资、变更股权等事项,纠纷诉至法院时往往为时已晚。
坐落于高新大道光谷科技大厦,今年5月才挂牌成立的东湖科学城人民法庭,敏锐感知到光谷的市场主体司法需求,深化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,探索商事纠纷化解新渠道,于9月份正式启用“一根网、一张屏”的商事纠纷共享法庭,致力于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。
共享法庭建立了园区化的“诉前调解+庭前化解+调判结合”的全链条矛盾化解流程,积极与园区、行业协会、行政单位等达成联盟协议,创新开展“行业+行政+数智联盟”共建机制,汇聚社区民警、网格员等解纷力量,形成商事纠纷化解合力。
成立以来,共化解商事纠纷12239件,标的额总计约59亿,其中调解成功4088件,单笔调解成功最大金额2.3亿,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5000余万元。
在法治服务中心
纾解创业“心”事
沿着高新大道一路向东,在位于未来科技城的海外人才大楼里,光谷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已运行快两年了。在高新企业的家门口,法治服务中心有一扇“司法服务”的窗口始终敞开。
这里距离华为武汉基地仅600米,与语联网、风脉能源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在同一院落,每当企业或员工有需求,转个角就能得到心中的答案。当企业遇到较为复杂的困难和诉求时,还可以直接接通园区法治专员。
2023年4月18日,是普通的一天,却是徐先生多年来最轻松的一天。曾任某生物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徐先生,从公司离职后,该公司一直未办理法定代表人工商变更登记手续。后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发生欠付员工工资与供应商货款情况,引发诉讼数十起,导致徐先生被限制高消费。两个月前,徐先生起诉该公司要求变更法定代表人,并解除限制高消费,以方便自行创业融资,终获法院支持。4月14日,徐先生来到家门口的光谷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反映诉求,窗口工作人员协调执行局开通了绿色通道,经审核资料后在三个工作日内依法解除了徐先生的“限高令”。
不弃微末,久久为功。每周两次,东湖高新法院的干警在法治服务中心司法服务窗口接力驻守,只为司法服务更进一步,只为纾解光谷创业者更多“心”事。
法治服务中心还常常举办各类企业沙龙,法官李志涛、羿华均受邀为企业授课,企业规范用工、对赌风险等企业关注的问题,都在这里现场解答。
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,创新是光谷的血脉力量,也是“高”“新”法院的矢志决心。
今年“4·26”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当天,“一院三局”(法院+三区知产局)《关于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协作框架协议》在法治服务中心签订,这里见证了集中管辖东湖高新区、东湖风景区、江夏区三地知识产权案件后,东湖高新区法院在深化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协同中的担当与作为。对于批量维权案件,创新“律师+调解”模式,助力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,避免案件进入诉讼环节。曾一次性诉前调解140余件知识产权批量维权纠纷。
在“云”端
绘就更美“枫”景
更多的“枫”景在“云”上。依托信息技术、深挖审判数据资源,深入社会治理一线,是近年来东湖高新法院拓展“枫桥经验”实践路径的积极探索。
光谷科技大厦,7月19日,东湖高新法院科学城法庭与东湖高新区企服局、综保区办、生物城办在这里共同举行“法院+园区+行政机关”服务企业座谈会,上新《数字法治体检报告》“专精特新”民营企业专板,对民营企业开展分类指导、精准服务。
定期向园区发布《数字法治体检报告》已成为常态工作,涵盖所有园区共计2322家企业及光谷150家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,其中2000余家民营企业。
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、案对案,《数字法治体检报告》依托东湖高新法院首创的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,通过将司法大数据进行建模运算,自动分析涉企案件相关要素,通过数据比对、案情分析等方式,提示企业在当前经营环境下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,对园区和行政机关引导企业良性经营发展提出建议。
最美的“枫”景永远在路上,站在新的起点上,东湖高新区法院将坚持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,主动融入社会治理,把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理念贯穿到审判执行各领域全过程,推动诉源治理工作不断蝶变升级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与千亿大道共赴精彩。